第(2/3)页 最重要的是,它是以真实人物为依托。这样一来,它的性质就完全变了,从一篇文笔剧情上佳的故事,变成了一篇揭露社会黑暗的辛辣之作。 实有所感也好,附庸风雅也罢,一时之间,《草儿青青》的评文纷至沓来,更有不少人以华国儿童现状为论题,从各个角度对这一社会问题进行剖析,集众家之长,倒真的总结出了不少改善之法。 当然,也有一些走旁门左道的记者,拼命地想去挖掘主人公草儿更多的信息。八角弄堂里一时热闹无比,但无论怎么打探,除了刘三入狱、草儿被人带走外,竟再也得不到更多有效信息。草儿去了哪里、现在何处等等问题,他们竟找不出蛛丝马迹,连警务司的人也讳莫如深,不敢多谈。 这一由一篇文章带起的学界探讨热,被后来的史家看作近代儿童问题正式被主流关注的始源,《草儿青青》一文,也作为先锋者被载入一代代教科书。当然,这是后话。 随着《草儿青青》一文的大范围传播,“竹文”这个笔名也开始频繁地被人提起。虽然这位作者在此前一直名不见经传,但其文笔之老练、眼光之毒辣实在让人拍案叫绝。多数人并不相信这是一位文坛新人,只觉得是某位名家化名所作。 沪城里,各种猜测讨论尘嚣日上,当事人唐沅却整日躲在别墅养花侍草,深藏功与名。 而《草儿青青》带来的后续影响,远不止于此。 沪城政府,市长办公处。 廖元诚看着最新一期的沪报,头版就是燕京大学一位教授围绕儿童问题写的文章。不用说,这又是那篇《草儿青青》的功劳,这才短短几天,竟连燕京学界都惊动了去。 他默然半晌,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号码。 “市长,您找我?” 廖元诚把报纸放下:“你去联系宜新的负责人,告诉他,他们之前提出的福利院改善方案通过了,希望他们能派人接洽配合。” 秘书眼里闪过一瞬的惊讶,但他什么也没说,应声后领命而去。 廖元诚看着报纸上那黑色加粗的硕大标题,有些头疼地揉了揉额角。 这个宜城来的戚九小姐,不简单啊…… 他想起不久前这位戚九小姐专程来找他,把沪城儿童福利院改善方案送到他面前。他推说新政府刚成立,财政紧张,这位九小姐却说宜新开业后可以以营业额注资,还可以带动沪城其他商户共同参与这项慈善事业。 他当时只以为是年轻人天真不谙世事,却不曾想她竟真的迈出了最难的一步,直接将这个问题送上社会焦点,让政府想不注意都难。 现在民众已经开始对政府不满,这一个搞不好,可是会影响公信力的大事啊。 她这么一做,就是把他这个市长推到了风口浪尖上。 这个戚九小姐,实在是,实在是…… 聪明得过分,不讨喜得很。 廖元诚有些心烦意乱地揉皱了那张报纸。 …… 第(2/3)页